巩固拓展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而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拟领衔提交一份关于制定《养老服务法》的议案。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接续奋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创造新的时代辉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来自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尤其关注高等教育发展、高端人才引育等问题。春天是万物勃发的季节,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他建议,立法中应构建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明确政府职责,强调政府的兜底线、保基本责任,鼓励家庭及社区承担养老义务,引导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三月的北京春风拂面,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将齐聚北京,围绕着国家发展大计和国计民生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展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春光无限好,奋斗正当时。希望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开好同心会,画好同心圆,共创美好明天。项目计划总工期6年,预计2027年年底首台机组投运,2028年年底全部建成投运。
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23年4月,《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对十四五时期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据介绍,在我省高度重视及各界协作配合下,项目前期工作高效快速推进。2023年,进厂交通洞及通风兼安全洞、上下库连接道路、施工供电、供水等筹建期辅助工程有序推进。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裴熔熔2月的最后一天,太行大峡谷内又飘起了雪花。
林州豫能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伟浩告诉记者。林州地处太行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
闲置的库内水资源如何利用?弓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提上日程。现已储备风电光伏项目11个,总投资21.3亿元。项目的运作原理就是以山为势、化水为能,在用电低谷时将弓上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在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发电,并向国家电网供电,相当于在太行山间建起一个大的‘充电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弓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从更大范围来看,随着双碳目标日益临近,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优化传统能源电力供应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作为豫北地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弓上抽水蓄能电站由河南投资集团下属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林州市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以上项目的实施,将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中的突出作用,助力全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记者抵达项目施工现场时,通风兼安全洞标段建设工程刚刚经历一轮爆破,工人们正有序清理洞内残渣,全长1199米的山洞即将全线贯通。
轰隆隆——一阵阵推土机驶过的声音传来,安阳林州弓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2022年一年时间内,即完成预可研、三大专题、核准、开工四大重要节点,创造了国内大型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的弓上速度。
弓上水库原是林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随着南水北调西部调水项目完成,水库饮用水水源功能逐渐弱化一是强化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把发展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既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也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在多点发力中跨越赶超。楼阳生(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来源: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楼阳生(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本质特征、显著特点等,指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举措,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注重数智赋能,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新华社记者 李俊 张兴军 孙清清 翟濯 整理)。二是突出换道领跑,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十四五后两年,是我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冲刺决胜期,是将要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也是决定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窗口期。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384.5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7.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58.36%、68.39%、33.4%。
做强数字核心产业,一体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培育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光电、先进计算等产业链。以开展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为契机,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扩大制度型开放,以一流营商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五是坚定深化改革,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体制。
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健全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机制,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改革,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近三年新建20家省实验室、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省产业研究院、50家省中试基地、28家省创新联合体,超短超强激光、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启动建设。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四是加快绿色转型,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方式。
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高效节能设备、先进环保装备、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产业。三年来引进一大批国内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目前在豫两院院士46人,比2020年接近翻了一番。
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拓展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近年来,河南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6310家、11826家,增至2023年的1.2万家、2.6万家,均翻了一番。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不断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
特别是积极推进集成电路补芯、软件产业铸魂,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用,集中力量突破量子芯片、量子编程、量子精密测量及相关材料和装置制备关键技术,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基材料等领域抓住重点发力,推动先进基础材料提质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培育壮大、前沿新材料前瞻布局,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研制与产业化,培育类脑和仿真机器人细分赛道研发优势和产业高点,打造氢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特别是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耦合,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引领带动全省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日益彰显。加快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大力支持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积极争取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落地。巩固拓展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圈。
河南省以中原科技城(中)、中原医学科学城(左)、中原农谷(右)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已全面起势。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创新联合体全覆盖,依托智慧岛体系完善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
创优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20年的1.66%,提高到2023年的2%。
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东数西算,打造算力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近3年分别年均增长10.8%、14.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